考個“包拿證”的“高考志愿規劃師”靠譜嗎?
律師表現,某些機構欺騙、誤導消費者涉嫌違反廣告法,其冒用官方名義發證行為亟待懲治
閱讀提醒
當前,高考志愿規劃行業持續火爆,一些教培機構宣稱高考志愿規劃師培訓“零門檻”“速成”“包拿證”,實際上涉嫌虛假、夸年夜宣傳誤導消費者。專家表現,要規制此類考證亂象,引導高報市場回歸感性。
隨著高考績績公布,志愿填報成為考包養網生和家長的“頭等年夜事”。為獲取更多信息,不少家庭選擇乞助于“高考志愿規劃師”(下稱“高報師”)。艾媒咨詢發布的報告顯示,2025年高考志愿填報市場付費規模預計為10.9億元。
一邊是高考志愿規劃行業持續火爆,另一邊則是培訓考證市場存在亂象。《工人日報》記者調查發現,包養網在一些教培機構的宣傳中,該行業沒有學歷和專業限制,只需花錢便可短時間內疾速拿證,證書一得手還會幫忙推薦客戶,“市場缺口極年夜”“日進過萬元不是夢”……
在交費參加培訓之后,良多學員發現,手中的所謂“國字頭”證書并非“權威”,商家承諾的“介紹接單”也成了空頭支票。
收費標準、發證機構各不雷同
“官網備案”“全國通用”“終身有用”……順著一條廣告,記者聯系到一家江蘇的“高報師”教培機構。客服表現,“證書由教導部中心電教館頒發,是該領域最權威的”。
該機構發布的課程售價為880元,包括報名、培訓、題庫以及考試發證的價格。包養在記者咨詢過程中,客服反復敦促記者報名,說:“半個月后開考,再不報來不及了,已經有幾百人交費了。”
在社交平臺上,記者還聯系到另一家同樣聲稱是“中心電教館”發證的教培機構。對方發來的證書內頁顯示,該證書為“職業技巧培訓證書”,等級為高考志愿填報指導(高級),與上一家機構的證書內容、印刷樣式如出一轍,但培訓價格和考試時間卻不雷同。
這家教培機構位于河南,客服彭老師告訴記者,“整套價格為2200元,6·18活動月特惠價1600元。”關于考試時間,對方表現“兩個月一批,最快8月初線上考試,考后兩個月下證”。記者擔心“考不過”,彭老師稱,“免費補考,直到過為止”。
記者發現,發放“高報師”證書的機構可謂五花八門,既有“中字頭”“國字頭”單位,也有行業協會、學會,還有無法檢索到相關信息的單位,讓人難以辨別。
同時,一些機構為夸年夜證書含金量,居心含混其性質。江西某機構聲稱,他們的“高報師”證書由中國聰明工程研討會頒發,是該領域的職業資格證書,“通過率很高,交5980元學費就可以先制作證書水晶牌”。
據記者清楚,“高報師”并未被列進人社部公布的《國家職業資格目錄》,不存在所謂的“職業資格證書”。此外,記者留意到,教導部教導技術與資源發展中間(中心電化教導館)于本年6月發布聲明稱,該中間未開設過“高考志愿規劃師”培訓課程,從未頒發“高考志愿規劃師證書”。中國聰明工程研討會2023年7月也曾發布聲明,宣稱并未開展包養網“高考志愿規劃師”培訓且沒有頒發任何此類證書。
學費交了,卻收不到證書接不了單
“高報師”的培訓、考證價格動輒上千元,為何仍能吸引不少學員?記者發現,不少教培機構瞄準年夜學生、寶媽等群體的兼職需求,強調“高報師”有著傑出的就業遠景。
前述江蘇的教培機構告訴記者,2024年6月考證的一位學員,在報考季“3天賺了3萬元”。山東的一家機構舉例稱,一名“高報師”每年最多能服務50位考生,高考報名人數眾多,而今朝全國從業者只要不到2萬人。
在教培機構口中,要想進行“分一杯羹”,交費考證是條件。一家北京的機構介紹,參加培訓并獲得證書后,學員既可以自立找渠道接單,也可以選擇進駐該機構成為兼職“高報師”,由機構老師分派客戶,并供給獨家數據庫,首個報考季至多能賺到1萬元。
在黑貓投訴平臺上,記者卻發現數條關于該機構的投訴。一位投訴者表現,本身2024年6月5日通過考試,到7月21日仍沒有收到證書,且教培機構以各種來由拒絕推薦客戶。
記者留意到,這個報考季,良多消費者在投訴包養平臺上曝光了類似的套路,有的機構還創新了花樣。例如,一位消費者表現,機構曾承諾,學習結束后會分派20~70單任務,每單給予400~1000元報酬,結果卻設置考察門檻,以其“未通過考察”為由不予派單。
北京盈善律師事務所律師張清鑫向記者表現,根據我國廣告法的規定,廣告不得含有虛假或許惹人誤解的內容,不得欺騙、誤導消費者。這些機構以“無門檻進行”“需求年夜競爭小”等話術吸引學員,涉嫌違反上述規定;若以“培訓證書”假充“職業資格證書”,則違反了《職業資格證書軌制暫行辦法》相關規定,對培訓學員構成欺詐,情節嚴重的,則構成詐騙罪;如通過語音、文字等情勢向學員承諾“介紹就業”而未兌現,同樣構成違約或詐騙。
據媒體報道,近日,北京某科技發展無限公司因涉嫌發布“高考志愿規劃師”速成培訓違法廣告,被北京市市場監管局立案調查。
規制亂象,引導市場回歸感性
“高考志愿填報服務市場之所以火爆,重要源于考生和家長的焦慮心思。”中國國民年夜學教導學院副院長高杭剖析稱,當前,優質高級教導資源和就業市場的競爭較為劇烈。不少家長對相關信息缺少足夠清楚,由此,一些個人和機構從中發現商機,應用信息差販賣焦慮。
高杭向記者表現,高考志愿規劃師的速本錢身就是一個偽命題。“這項服務的焦點是對時代脈搏的精準洞察、對相關學校和專業優勢的動態信息更換新的資料和周全細致梳理,以及對學生個體特征和家庭社會資本的科學研判。”他說,“所謂的‘速成班’,年夜多只是傳授進門知識,或是吠形吠聲式的照本宣科,為報名者編織出一個‘學完就能當網紅、掙年夜錢’的幻象,屬于一種‘割韭菜’營銷。”
張清鑫建議,相關部門應對“速成培訓”“包拿證”等違法廣告開展專項管理,懲治冒用官方名義發證的行為,并請求平臺下架違規課程。同時,樹立行業白名單軌制,將從業人員納進備案治理,制止未備案的“黑機構”涉足“高報師”的培訓業務。張清鑫提示有就業需求的群體,要增強辨別才能,切勿自覺投進時間和金錢參加相關培訓。
高杭認為,規制此類考證亂象,要先引導高報市場回歸感性,衝破口在于豐富高考志愿填報和學業規劃領域的公共服務供給。同時,他提醒考生和家長,不要科學“天價”志愿填報咨詢服務,規劃師的建議只能作為決策參考,唯有結合本身實際,多方面獲守信息,才幹做出科學的選擇。(記者 陳曦)
發佈留言